美国NASA公布创新先进概念计划2020年资助项目名单
4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创新先进概念”(NIAC)计划2020年资助的项目名单[1],其中16个项目获得第一阶段资助,6个项目获得第二阶段资助,1个项目获得第三阶段资助,具体情况详见表1。
“创新先进概念”计划成立于1998年,旨在从NASA之外征求建立在合理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在10~40年的时间框架内有望实现、能延伸想象力的前瞻性理念,进而丰富NASA未来计划的可选方案,推动NASA探索和创新工作。计划第一阶段项目资助金额约12.5万美元,将在9个月内探索潜在突破性概念的基本可行性和特性。通过评审进入为期两年、金额为50万美元第二阶段项目资助,以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概念研究中最成功的项目,并分析它们在新任务中或在工业界的潜在应用前景。目前,计划资助的企业、机构遍及全美国,涉及领域包括空间飞行、材料、制造、机器人、仪器和信息技术等。
表1 NASA NIAC计划2020年资助项目
| 
 第一阶段项目  | |||
| 
 主题  | 
 机构  | 
 研究内容  | |
| 
 月背环形山射电望远镜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 
 在月背直径3~5千米的环形山内利用机器人布置直径1千米的金属球形反射镜,在6~30兆赫兹波段观测早期宇宙  | |
| 
 StarNAV:利用星光相对论微扰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  | 
 伦斯勒理工大学  | 
 通过测量恒星像差引起的星间角变化计算航天器速度,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  | |
| 
 用于突破性空间探索的极端超材料太阳帆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开发适用于低成本和高速任务的太阳帆,可在与低质量航天器耦合时可获得大于60天文单位/年的加速度  | |
| 
 为载人火星任务提供燃料  |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公司  | 
 基于大气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可在火星上使用的可再生、储存稳定的液体火箭推进剂  | |
| 
 渐进式自组装空间系统的扁平制造  | 
 奥本大学  | 
 研究将天线阵列整合到形状记忆聚合物总线上的可行性,使总线在太阳辐射下自我折叠,最终形成千米级天线阵列  | |
| 
 重力爆破者:用于太阳系小天体内部测绘的跳跃式探测器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 
 开发可部署在小天体表面、发生周期性爆炸的小型、极简爆震器,母航天器通过跟踪大量爆震器可精确获得小天体内部质量的分布情况  | |
| 
 脉冲等离子体火箭  | 
 Howe工业有限公司  | 
 开发一种更小、更经济的脉冲等离子体火箭,可产生10万千克/平方米推力,比冲高达5000秒  | |
| 
 高辐照度珀耳帖钨外反射镜  | 
 Howe工业有限公司  | 
 开发可在高辐照度下运行的珀耳帖钨外反射器防护罩,通过反射和热管理保护水星探测器  | |
| 
 基于反物质的星际航天器减速  | 
 Hbar技术有限公司  | 
 未提出具体技术细节,仅概述了任务构架:具有强大推进力的十千克级航天器将执行同样强大且迅速的科学任务  | |
| 
 用于“阿尔忒弥斯”登月任务的即时着陆垫  | 
 Masten空间系统公司  | 
 通过在着陆器下降到月面前在其下方创建一个着陆垫以减轻着陆羽流对航天器的影响,最终改变在天体表面着陆的方法  | |
| 
 与星际天体交会的动态轨道弹弓  | 
 麻省理工学院  | 
 开发一种卫星,可以利用太阳帆不断修正其轨道,一旦确定需要与之交会的星际天体,可以快速释放立方体卫星对星际天体开展观测  | |
| 
 超低能耗月球水提取技术  | 
 中佛罗里达大学  | 
 开发超低能耗的从月表固态物质中分离冰的技术  | |
| 
 先进航空捕获系统,以实现更快更大的行星科学和载人探索任务  | 
 NASA兰利研究中心(LRC)  | 
 通过在航天器头部安装磁铁增加弓形激波的隔离距离,从而大幅减少驻点热流并大大降低任务的热防护系统要求,助力冰月、气态巨行星等探索任务  | |
| 
 用于金星低空和表面探测的热交换驱动飞机  | 
 行星科学研究所  | 
 开发固定翼飞机平台,利用金星大气的热量提供推力,可以在靠近金星表面的多个地点上空飞行  | |
| 
 海洋世界的磁感应通信  | 
 NASA格林研究中心(GRC)  | 
 开发基于超高灵敏度超导量子干涉仪接收器和准静态磁场发射器的磁感应通信系统,可用于海洋世界的探索任务  | |
| 
 宇宙药房  |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RC)  | 
 在空间中通过预先编程的细胞定制药物,起始阶段将用于生产非糖基化生物制剂  | |
| 
 第二阶段项目  | |||
| 
 主题  | 
 机构  | 
 研究内容  | |
| 
 开发用于航天员的创新卸载技术实现更高效探索  |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 
 开发机器人自主系统,使之能够像航天员一样穿越相同的地形,通过脐带缆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命保障  | |
| 
 用于极端环境探测和移动的轻型多功能行星探测器  | 
 纽约州立大学  | 
 开发新概念轻型漫游器,解决金星极端环境下的进入、下降、着陆和移动问题  | |
| 
 用于深空探测的超轻型核电推进探测器  | 
 Howe工业有限公司  | 
 开发使用新型轻质反应堆减速剂和先进热电发电机的航天器,从而大幅降低重量和功率需求,实现小型、廉价的核电推进探测器  | |
| 
 土卫二喷口探测器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 
 开发由地面模块和下降模块组成的土卫二喷口探测器,收集可能含有完整生物(如细胞)的海水样本  | |
| 
 月球极地采矿前哨站  | 
 宇宙航行公司  | 
 基于轻型反射器提供的永久光照开采月表的冰;采用射频、微波和红外辐射相结合的方式,从月表提取大量挥发性物质  | |
| 
 太阳系引力观测与暗能量探测器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 
 通过长基线原子干涉仪引力梯度仪星座,测量太阳系中引力场梯度张量,探测暗能量方向  | |
| 
 第三阶段项目  | |||
| 
 主题  | 
 机构  | 
 研究内容  | |
| 
 基于太阳引力透镜任务的系外行星直接多像素成像和光谱分析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 
 携带一台米级望远镜和一台太阳日冕仪前往太阳引力透镜强干扰区,实现对类地系外行星的直接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学观测  | |
(王海名)
[1] NIAC 2020 Phase I, Phase II and Phase III Selections. https://www.nasa.gov/directorates/spacetech/niac/2020_Phase_I_Phase_II/